第三章河東學派——薛瑄
關燈
小
中
大
第三章 河東學派——薛瑄
薛瑄,字德溫,號敬軒,河津人,著名思想家、理學家、文學家,河東學派的創始人,世稱“薛河東”。官至通議大夫、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,贈資善大夫、禮部尚書,謚號文清,故後世稱其為“薛文清”。
薛瑄繼曹端之後,在北方開創了“河東之學”,門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關隴一帶,蔚為大宗,其學傳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呂為主的“關中之學”,其勢“幾與陽明中分其感”。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,稱之為“明初理學之冠”,“開明代道學之基”。高攀龍認為,有明一代,學脈有二: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,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,可見其影響之大,其著作集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
薛瑄的學說,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較大,他通過長期聚徒講學,按照自己的思想體系,培養造就了大量學者,創立了著稱於史的河東學派。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裏,河東學派不斷壯大,薛瑄弟子遍及山西、陜西、河南、湖北等地,他們在弘揚薛瑄思想學說和發展程朱理學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薛瑄上任後盡心盡職,昭冤平反,僅四個多月就辦完了在錦衣衛發生的10多起冤獄案。事有湊巧,薛瑄辦案期間,當時錦衣衛有個已去世二年的軍官的小老婆美貌風流,與王振之侄、錦衣衛行事校尉王山私通,兩人想馬上成親,但軍官的大老婆賀氏以三年守孝期未滿為由,從中阻攔,結果引起兩人不滿。王山便唆使那軍官的小老婆狀告賀氏,說她用妖術悶死了自己的丈夫,於是由錦衣衛將賀氏扣押立案,由都察院禦史獄審訊判成死罪。薛瑄發現其中有冤,多次要求經辦此案的監察禦史覆查平反,但那些人都因害怕得罪王振而借故推諉,只好又轉交刑部議處。待刑部查清確屬冤案後,薛瑄便憤然對諸監察禦史以瀆職枉法進行了彈劾。
這樣一來,便引起了錦衣衛指揮馬順和都察院都禦史王文的強烈不滿,二人立即向王振大進讒言,王振聽後大怒,便令諫官彈劾薛瑄,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,定為死罪,下於錦衣衛獄中。薛瑄入獄後,許多人紛紛前往看望,但只見他泰然自若,仍手捧《周易》在專心致志地誦讀,通政史李錫知道後讚嘆說:“真鐵漢也!”午門會審時,由王文主審提問,薛瑄當即義正詞嚴地斥責他說:“你身為禦史長官,自當迥避,安能問我!”羞得王文無言答對。薛瑄蒙冤,震動朝野,就連王振的老仆人也為之痛哭不已,王振見眾怒難犯,只好作出退讓,後經兵部尚書王偉等上抗疏申救,才免了薛瑄死罪,將他削官為民,放回故裏。
薛瑄是有素養的作家和詩人,他的文學作品有散文、雜文等260餘篇,詩歌1570首,成就頗大。對於詩文寫作,他曾講道:“凡詩文出於真情則工,昔人所謂出肺腑者是也,故凡作詩文,皆以真情為主。”這就是說,凡是發自肺腑的、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,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。在寫作方法上,他主張要條理明白,要註重修辭,把文章寫得言簡意賅;他還強調,有了高深的涵養,高尚的道德情操,才能寫出好的文章。這些見解,無疑都是正確的、高明的。薛瑄的散文、雜文大體可分為游記、隨感、對友人題贈以及寓言故事等。
在寫作上大都結構嚴整,行文流暢,格調清新,寓意深刻。如《游龍門記》敘述簡潔明快,寫景繪聲繪色,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,被稱為明代散文佳作,上世紀60年代曾被選入中學課本。《退思亭記》、《車窗記》都是觸景生情,有感而發,在揭露貪汙受賄、敗壞法紀等劣行的同時,不忘奉勸世人和勉勵自己勤廉從政、慎言慎行,說理充分,令人心悅誠服。薛瑄很愛寫詩,凡行旅、登臨、居住、懷古、讀書、會友、贈別等,多有詩歌問世。對薛瑄的詩,清人紀曉嵐在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中給予了很高評價,曾稱:“大致沖淡高秀,吐言天授,往往有陶(陶明)韋(韋應物)之風。蓋有德有言,瑄足當之。”薛詩中不乏名篇、警句,如“天連巫峽常多雨,江過潯陽始上潮。”、“庶官務割剝,不念遠人窮。”、“夜深風雪響侵門,繡被熏來睡正溫;忽念中林有樵者,獨慚餘暖未能分。”、“宦情似水年來淡,鄉思如旌日自懸。”、“彤闈紫閣如天上,依舊清汾數頃田。”。薛瑄的詩意境優美,形象生動,愛民之心,辭官之願,躍然紙上,備受讚賞。
薛瑄主要著有《薛瑄文集》、《讀書錄》、《理學粹言》、《從政名言》、《策問》、《讀書二錄》等。其中《讀書二錄》是集薛瑄理學思想大成的代表作,也是他平生所作讀書筆錄或讀書心得之集中總匯。清人曾輯其所有文字,並同其年譜、諸儒論讚等,匯刻為《薛文清公全集》,總四十六卷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薛瑄,字德溫,號敬軒,河津人,著名思想家、理學家、文學家,河東學派的創始人,世稱“薛河東”。官至通議大夫、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,贈資善大夫、禮部尚書,謚號文清,故後世稱其為“薛文清”。
薛瑄繼曹端之後,在北方開創了“河東之學”,門徒遍及山西、河南、關隴一帶,蔚為大宗,其學傳至明中期,又形成以呂為主的“關中之學”,其勢“幾與陽明中分其感”。清人視薛學為朱學傳宗,稱之為“明初理學之冠”,“開明代道學之基”。高攀龍認為,有明一代,學脈有二:一是南方的陽明之學,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學,可見其影響之大,其著作集有《薛文清公全集》四十六卷。
薛瑄的學說,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較大,他通過長期聚徒講學,按照自己的思想體系,培養造就了大量學者,創立了著稱於史的河東學派。在之後的一個多世紀裏,河東學派不斷壯大,薛瑄弟子遍及山西、陜西、河南、湖北等地,他們在弘揚薛瑄思想學說和發展程朱理學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薛瑄上任後盡心盡職,昭冤平反,僅四個多月就辦完了在錦衣衛發生的10多起冤獄案。事有湊巧,薛瑄辦案期間,當時錦衣衛有個已去世二年的軍官的小老婆美貌風流,與王振之侄、錦衣衛行事校尉王山私通,兩人想馬上成親,但軍官的大老婆賀氏以三年守孝期未滿為由,從中阻攔,結果引起兩人不滿。王山便唆使那軍官的小老婆狀告賀氏,說她用妖術悶死了自己的丈夫,於是由錦衣衛將賀氏扣押立案,由都察院禦史獄審訊判成死罪。薛瑄發現其中有冤,多次要求經辦此案的監察禦史覆查平反,但那些人都因害怕得罪王振而借故推諉,只好又轉交刑部議處。待刑部查清確屬冤案後,薛瑄便憤然對諸監察禦史以瀆職枉法進行了彈劾。
這樣一來,便引起了錦衣衛指揮馬順和都察院都禦史王文的強烈不滿,二人立即向王振大進讒言,王振聽後大怒,便令諫官彈劾薛瑄,以對當今朝廷不滿為由,定為死罪,下於錦衣衛獄中。薛瑄入獄後,許多人紛紛前往看望,但只見他泰然自若,仍手捧《周易》在專心致志地誦讀,通政史李錫知道後讚嘆說:“真鐵漢也!”午門會審時,由王文主審提問,薛瑄當即義正詞嚴地斥責他說:“你身為禦史長官,自當迥避,安能問我!”羞得王文無言答對。薛瑄蒙冤,震動朝野,就連王振的老仆人也為之痛哭不已,王振見眾怒難犯,只好作出退讓,後經兵部尚書王偉等上抗疏申救,才免了薛瑄死罪,將他削官為民,放回故裏。
薛瑄是有素養的作家和詩人,他的文學作品有散文、雜文等260餘篇,詩歌1570首,成就頗大。對於詩文寫作,他曾講道:“凡詩文出於真情則工,昔人所謂出肺腑者是也,故凡作詩文,皆以真情為主。”這就是說,凡是發自肺腑的、具有真情實感的作品,才能算得上是好作品。在寫作方法上,他主張要條理明白,要註重修辭,把文章寫得言簡意賅;他還強調,有了高深的涵養,高尚的道德情操,才能寫出好的文章。這些見解,無疑都是正確的、高明的。薛瑄的散文、雜文大體可分為游記、隨感、對友人題贈以及寓言故事等。
在寫作上大都結構嚴整,行文流暢,格調清新,寓意深刻。如《游龍門記》敘述簡潔明快,寫景繪聲繪色,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,被稱為明代散文佳作,上世紀60年代曾被選入中學課本。《退思亭記》、《車窗記》都是觸景生情,有感而發,在揭露貪汙受賄、敗壞法紀等劣行的同時,不忘奉勸世人和勉勵自己勤廉從政、慎言慎行,說理充分,令人心悅誠服。薛瑄很愛寫詩,凡行旅、登臨、居住、懷古、讀書、會友、贈別等,多有詩歌問世。對薛瑄的詩,清人紀曉嵐在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》中給予了很高評價,曾稱:“大致沖淡高秀,吐言天授,往往有陶(陶明)韋(韋應物)之風。蓋有德有言,瑄足當之。”薛詩中不乏名篇、警句,如“天連巫峽常多雨,江過潯陽始上潮。”、“庶官務割剝,不念遠人窮。”、“夜深風雪響侵門,繡被熏來睡正溫;忽念中林有樵者,獨慚餘暖未能分。”、“宦情似水年來淡,鄉思如旌日自懸。”、“彤闈紫閣如天上,依舊清汾數頃田。”。薛瑄的詩意境優美,形象生動,愛民之心,辭官之願,躍然紙上,備受讚賞。
薛瑄主要著有《薛瑄文集》、《讀書錄》、《理學粹言》、《從政名言》、《策問》、《讀書二錄》等。其中《讀書二錄》是集薛瑄理學思想大成的代表作,也是他平生所作讀書筆錄或讀書心得之集中總匯。清人曾輯其所有文字,並同其年譜、諸儒論讚等,匯刻為《薛文清公全集》,總四十六卷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